媒体 > 访谈 > 2012

2012 / 2

孟建民 | 一位建筑大师的修养

《设计之都》| 2012-04

2012 / 8

从北京到伦敦——建筑由建筑师与大众、业主、政府多方共同决定 | UED

《UED》No.064 | 2012-08

1、UED :作为大院的代表,您怎么看待这次综合性的展览内容以及多种职业状态的集合展示?

孟建民:这样的展览形式很好地展示了目前中国多元化的创作状态。无论是大型设计院还是小型事务所,无论是国营院还是民营院,展览都多角度地全面展现出了中国建筑师的执业状态,总结这次展览的特点就是"多元"、"包容"和"立体"。

2、UED :您认为大院在这次展览中向英国建筑师展示出了怎样的核心内容?

孟建民:虽然我本身是在"大院"工作,但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打破固有的想法"即大院只能做大建筑,小事务所才做小建筑的定式"。大院的工作室和小的设计团队除了关注大型的公共建筑和商业建筑等类型建筑之外,也同样进行了研究性的实践。

3、UED :您的工作室所关注的中国实际的建筑问题有哪些?关注点在哪里?您这次选择项目的标准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关注?

孟建民:大院里的工作室的学术性研究也是大院的一种创作状态,像中国院的崔愷院士工作室、李兴钢工作室,还有北京院的朱小地院长,都有选择性地展示了一些小项目。当然,现在有些小型的事务所也开始尝试进行大项目的创作,这也说明了各种类型事务所之间的一种相互渗透和互补。我这次选择的项目规模都是在10 000m2 以下,用小型建筑来展示我们所关注的东西并不是一种成熟套路的设计思路,而是有思考的实验性的设计。比如合肥美术馆就是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4、UED :您对于伦敦的建筑以及英国民众对于建筑的态度有怎样的评价呢?这与中国有哪些相同与不同?

孟建民:伦敦建筑的整体品质要远高于中国,建筑的整体水平较好。英国建筑师是在一种较为平和稳重的心态与氛围中进行建筑创作,而中国建筑师则处于一种比较浮躁的状态。所以,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做出高品质建筑的难度要大得多。英国民众在相关方面所接受到的教育和影响,也比当前国内受众群体的发展阶段高出很多。

5、UED :您认为中国建筑目前正处于什么状态?

孟建民:中国建筑师的国际影响尚为有限,这与中国建筑创作实践的规模相比还不太相衬。但无论怎样,中国建筑师的进步是不可忽视的,过去国人对外国建筑师的崇拜近于盲目,而今中外建筑师已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中国建筑发展状况正处于从模仿向原创转型的过渡期。中国建筑师在未来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势必增大,中国建筑师的原创与自信也将同步增长。

©2022 By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孟建民建筑工作室粤ICP备10228924号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8号设计大厦1418室